10月9日至11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承办,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协办的广东省2025年职业学校“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育人活动研讨会在肇庆顺利召开。肇庆学院校长、省中职德育中心特聘专家李琴,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汪永智,肇庆市教育局职成科科长韦刚,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党委书记陈建平、校长唐文武等领导出席开班仪式。来自全省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副校长、学生科负责人及团委负责人15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职业学校贯彻落实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业学校“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育人活动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交流。

开班仪式上,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唐文武致欢迎辞。他首先对与会领导、专家和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与育人实践。唐文武指出,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近几年紧密围绕“技能成才,强国有我”这一时代主题,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构建对接“4+4”产业集群的“一体两翼”专业体系,畅通中高职、中本贯通培养路径;二是打造“一核两翼三环十融通”育人体系,推动“三全育人”走深走实,持续强化社团建设与校企合作;三是担当民族团结的育人使命,积极承担内地新疆中职班培养任务,构建“三四五六”育人模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表示,期待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与全省各位同仁深入交流,共同推动职业教育育人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广东省中职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汪永智对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近年来在德育方面所取得的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参与本次研讨会的学校代表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新时期中职德育迈上新台阶;二是在开展“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育人活动时要重点把握 “红”“融”“新”三个关键点;三是以“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育人活动为契机,各学校努力打造更多原创、高质量、可借鉴的作品,引导学生立强国报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专题报告
肇庆学院校长、省中职德育中心特聘专家李琴以《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题作首场专题报告。报告中,李琴校长旁征博引,纵论古今,从重要意义、现存问题、推进路径三个维度,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弘扬教育家精神与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关系。在阐述“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时,李校长明确指出,该项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政策需要,是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需要,也是应对新时代国内外新变化新挑战的现实需要。针对“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李校长分别从社会环境、学校管理、教师个人三个层面,梳理了当前师德师风建设中面临的短板与挑战,精准找到了工作推进的 “突破口”。围绕“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途径思路”,李校长提出了“推动制度伦理创新,再造价值激励系统”“促进文化基因重塑,构建教育价值共同体”“重构主体发展生态,激活教师专业自觉”等三点建议,为各学校推进相关工作提供了可行的实践路径。
同时,李琴校长还对“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育人活动之征文类作品作了专项辅导,分析了2024年广东省职业学校“技能成才,强国有我”活动中铸魂类征文作品基本概况、特点亮点、存在主要问题及成因,并围绕如何提高征文质量给出了可落地的建议,让与会人员深受启发。

专题辅导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党委书记、省中职德育中心专家黄文浩副教授围绕匠心类“未来工匠阅”读书作品,对2024年作品中基本概况、亮点特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具体提升策略。他强调分享主体应聚焦个体榜样,感悟要真实接地气,生涯规划应具体可行,视频制作需注重画面、字幕、节奏等细节,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育人效果。
德育工作研讨

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黄伟以“三全育人聚合力,五育并举促成长”为主题作分享。他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详细讲解了学校实施“一核两翼三环十融通”育人体系的主要举措和成效,并提出未来将在数字化赋能、校园文化建设、协同育人机制、实践活动育人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五个方面“再下功夫”,持续提升德育工作质量。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学生(保卫)科副科长龙水花以“困境与破局”为切入点,剖析当前中职学生在职业认知、成长动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享了学校构建的“三全三并”大思政育人体系。该体系以“德技并修、匠师并育、知行并举”为目标,通过职普融通、德技并修、匠师并育三大路径,实现从职业启蒙到成才就业的全链条育人。
系列育人活动研讨
在“系列育人活动研讨”环节,多位来自全省各地的学校代表与行业专家分享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

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处副主任蔡家驹系统阐述了学校“三维赋能,五径育人”的创新体系。该校通过“沉浸式思政”“劳模工作室+”等五个特色路径,全面培育学生的智慧慧心、报国红心、匠人匠心,构建了主题突出、路径清晰的系列育人活动新范式。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学生处主任卢绍平以“赓续红色血脉,锻造机电金匠”为题,分享了学校将“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活动深度融入“一主线、三牵手、五育品”的“三全育人”模式的具体做法,着力塑造具备“金的人格”与“匠心精神”的时代新人。

深圳市脚印传媒有限公司高适导演从技术层面出发,为活动总结视频的制作提供了专业攻略,围绕内容策划、拍摄技巧、后期剪辑等环节展开讲解,助力各校提升视觉表达与宣传总结能力。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省中职德育研究指导中心主题教育指导部主任林幸福副教授以“互学共鉴 深研细磨 共育精品”为题,系统梳理了教育部职业学校“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育人活动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历程,并对核心文件精神进行精准解读。他通过剖析典型作品案例,深入浅出地论证了如何将宏大主题转化为生动的育人载体,并就“有组织、高效能、出精品”推进活动提出具体建议。
现场教学与观摩
研讨会期间,与会人员还集体参观了肇庆市工业贸易学学校职业教育成果展厅、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等,并现场观摩了学校社团成果展示。

此外,还组织全体与会老师前往省研学基地肇庆端砚博物馆及端砚文化村进行实地研学,较深入地了解端砚文化的历史脉络与工艺传承,感受地方非遗魅力,体验传统文化育人氛围,进一步拓宽了“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视野与思路。


本次研讨会内容翔实、形式多样,为全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研讨成效显著,赢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必将进一步推动“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育人活动走深走实、助力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