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职学校普遍面临着生源素质下降的困境。从生源的情况来看,不会读书、成绩不好的学生才选择中职学校,这类学生多缺乏自信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形成消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那么,中职学校应该如何开展教育,把这些稚气的中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且有一定技术水准的人才呢?
笔者通过对潮州市湘桥区虹桥职业技术学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心理问卷调查,找出了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中职生的特殊心理
1.“读书无用”的心理。
大多中职生长期背负“后进”的包袱,一直认为自已就是一个“失败者”,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不爱学习,不思进取。而社会上用人不公、分配不公的人情关系现象也从反面证实了“读书无用论”。这种错误的认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读书无用论”成了学生自我调节厌学愧疚的精神信条。所以,大多中职生学习兴趣淡薄,对自身不严格要求,抱着“混完学业混毕业”“没有水平混文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是一种活受罪,但是迫于教师、家长的压力,又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或者找伴玩。他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不愿做作业。对教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
2.前途迷茫的消极心理。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对于中职生来说就更难适应,心感前途渺茫,认为学好与不学一个样,反正毕业后都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不少学生抱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部分学生则是坐等学校给找一份工作,认为学校总应该想办法。有些家长则把学校看成孩子避难的地方。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大部分学生来到虹桥职校是没有什么目标的,有的仅是因为现在出去打工年龄太小,在这里多呆三年再去工作会比较适合。
二、中职生特殊心理的原因
1.家庭的原因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是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情况往往存在一定差距。由此,学生产生了两种心理压力,一是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不符合家长的要求会挨责备而产生心理压力;二是比较懂事的孩子怕辜负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心理压力更大。大部分家长把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有的家长期望值高,就经常拿自己孩子与优秀的同龄人相比,这样子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做都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有的家长会对学生说,“我打工多么辛苦供你上学,你却不懂得珍惜,不好好学习。”对于父母的这种做法,学生先会努力去做,可是如果长期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就会放弃努力,产生逆反心理,做出反抗,甚至以另一个极端去发展自己。
由于许多家庭受文化水平限制,家庭教育能力薄弱,教育水平低下。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不平衡或教育方法不正确等常导致教育力量的内耗。家庭成员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大量的,而且也是复杂的。有的家庭,政治、思想、道德倾向与表现较好、较一致,是一种有明显良好特征的德育环境。有的家庭,政治、思想、道德倾向与表现不一致,父母双方对子女要求不一致,过分溺爱或专制易使子女形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意识,集体观念淡薄。有的家长,自身表现不错,但有严重的封建家长制作风,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讲民主,不进行说服教育,管教很“严”,用错误的方法,呵斥、讽刺、挖苦、各种方式的体罚,各种方式的强制,结果把孩子“逼”上人生危险之途。有的家庭,对孩子只有期望,且期望值过高,没有具体要求,也没有经常做好教育工作,会使孩子迷失方向,找不到重心。
2.教师的态度。
近年来,中职学校因高校扩招,社会需求变化等原因,出现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等一系列新问题,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学习成绩差,组织纪律差的“双差生”,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增大。由于中职教育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目前还没有非常合适的衡量教师工作量化的手段。所以,一些教师就产生了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应付了事的想法。也由于教育现实情况,大部分中职教育的工作者要么不是师范类出身,要么是从普教调整过来的老师,所以,教师通常会把中职生与普高的学生进行比较,常抱怨“这里的学生都是不爱读书的”“这里的学生都是差生”“这里的学生无药可救”。老师的这种态度也使更多的学生产生“被抛弃”感,严重者放弃学业,放纵自己。
3.社会和教育体制。
目前,虽然教育一再进行了改革,社会用人制度出现了可喜变化,但仍然未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束缚,用人制度也未能完全打破“唯文凭”的观念,而且社会对职业学校存在不公正评价。这些偏见,让中职学生更产生了前途一片渺茫的想法、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三、解决中职学生特殊心理的对策
通过对中职生的特殊心理及产生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学校和家长要正确引导,特别是学校要发挥教育的主阵地,改变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端正心态,明确中职教育的目标
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只有端正心态才能教育好学生。这是解决所有教育问题的前提。首先,中职教师既然投身职业教育,就要有那种“在困境中寻找希望”的精神,把中职教育当作一种人生追求来看待。其次,中职教师要清楚自己到底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一些基层的技术工作者。教会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动手能力,这些才是培养的关键。教师大可不必去因为学生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而过度地批评他们。
教师还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做到关心、尊重和热爱学生。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关系和谐、心理相容,学生才乐意接近教师,才愿意听教师推心置腹的说教,也只有这样才能清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也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仅使该教师的教育徒劳无功,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师生对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改变学生的落后现状和不健康心理,而且会使职校越办越好,提高办学水平。
虹桥职校的办学理念是“学一技之长,成一生事业”,也推行“有改变就是进步,有进步就是成绩”的教育管理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启迪其学艺信心,让他们学到知识,学好技能,学会做人。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亮点,有一点点的进步就要适时地表扬,让他们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动力地去学习,去做得更好。
2.家长要负起教育的责任,跟学校配合共同努力。
家长为孩子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心血、时间和金钱,毫无疑问,是想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有自立于世的能力的人,这种愿望非常强烈。但往往很多时候孩子并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这时候家长更不应该感到不满或失望,而是要多一份理解,静下心来好好考虑对孩子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是否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教育孩子不像解数学题,错了还可以纠正,还可以反复修改。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允许出现这种失误。如果失误,也许就埋没了孩子的天分,也许就抑制了孩子优良个性的形成,也许就阻碍了孩子求知的欲望,也许就泯灭了孩子的创造力,说得严重一点,也许就葬送了孩子终生的前程。正因为如此,家长的责任重于泰山。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跟家庭的共同努力。
3.社会不应该有偏见,教育体制必须进一步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普通高中,有升学的压力,重视高分学生,忽视中等生和差生,从这个角度上讲,要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存在很大困难。“教育机会人人均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录取了文化课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使得他们能和成绩好的学生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这就弥补了普高不能使每个人享受教育机会的不足。而且,中职生是文化课比不上普高的学生,并不是能力比不上普高的学生。只有增强中职生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之自信自强,成为对真正社会有用的人。
中职生的文化课虽比不上普高的学生和大学生,但是在技术方面的工作都是可以和普高的学生和大学生竞争的。企业单位应该去除“高学历,高能力”的就业偏见,给中职生有一个公平竞岗的机会。
“人之初,性本善”,人本来并无好坏之分,人本来也并无心理弱点,许多不良心理都是后天的环境所造成的。因此,要矫正中职生的不良心理必须多方营造出“感恩,理解,宽容,悦纳”良好的氛围。学校应发挥起主导作用和主阵地,与社会和学生家长配合,只要认真对待、对症下药是不难解决中职生的特殊心理的。
(作者系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虹桥职业技术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