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面向职教 服务职教 引领职教 以人为本 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 欢迎进入广东中职德育网
首页|中心概况|德育培训|德育研究|德育课程|德育模式|德育风采|媒体报道|中心大事记|政策法规|表格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资源下载>>教学案例>>正文
记一例厌学少年的心理诊断、治疗和转变
[ 发布日期:2011-06-25   发布者:   阅读次数:次 ]


摘要:从小失去亲生父亲的他,缺少父爱,性格孤独,内向自卑,学习成绩差,导致厌学,迷恋网络游戏,家人为此感到伤心,自己也因此焦虑,由家人陪同前来向本人(心理健康辅导员)求助,经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协商制定咨询目标,采用认知领悟疗法和支持疗法,经双方努力配合取得预期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厌学,咨询,跟踪,转变

【基本资料】
林×,男,14岁(1995年3月18日生),初中一年级学生。
求助者出世两个月,父亲就去世了,其母带着他再婚,与继父无孩子。目前身体发育正常,本人无重大疾病历史,家庭无精神病史。平时神态冷漠,忧郁,脸色苍白,面无表情。
【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 诉:进入初中以来,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同学们看不起我,老师也不喜欢我,我不想读书,不想上学。
个人陈述:我不认识我的亲身父亲,妈妈对我很关心,但是什么事情她都要管我,没有自由。我和继父关系怎么也亲近不起来,我和他们很少说话,小学老师是个很年轻的女老师,由于我学习不好,她经常用难听的话骂我,所以同学们都看不起我;初中老师也不喜欢我,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很差。其实我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习,不愿意呆在学校,我就想玩电脑,只有玩游戏才可以给自己带来一点快乐。
【观察与他人反映】
观察:来访者始终低头,眼睛胆怯无神,鞋底不停的蹭地面,说话速度缓慢,断断续续,不连贯。
叔叔:在家里大家都很疼侄子,什么事都不要他做,只希望他能把书读好,可是一天到晚光顾玩,本想上了中学人长大一点能懂事些,谁知道他比小学更加放任自己,他妈现在忙做生意管不了他,更是经常逃课出去玩,或到网吧玩游戏。每次说他,他明确表示不爱学习,不想上学。
【评估与诊断】
1、心理测试结果:
根据SDS(标准分)和SAS(标准分)等提示有轻微抑郁情绪,轻度焦虑情,内向,情绪极不稳定。
2、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3、诊断依据:
按照诊断病与非病的“三项原则”分析[1]:来访者主观与客观世界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觉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个性也相对稳定。所以不属于精神疾病。
4、鉴别诊断:
根据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少年期精神障碍。家庭教育的不当、老师的偏心、同学的嫌弃、社会现实的影响使求助者心理严重失衡,产生了自私、懒惰、自卑、脆弱等心理偏差,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表现属于青少年成长中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范畴。心理测验结果支持上述诊断。
5、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缺失性孤独。没有亲生父亲,缺少父爱;班上同学都看不起他,不愿与他交往。
(2)厌学。因为上课思想经常开小差,很多时候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就不愿意听,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所以讨厌学习生活。
(3)怕苦畏难,缺乏意志。整天想着不能吃苦,遇到困难,畏缩不前,班级活动、文体活动都不参加。
(4)迷恋网络。妄想在虚拟世界寻求安慰。
【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诊断与评估,经与家长和求助者协商,共同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近期目标:帮助求助者改善不良认知观念,减轻焦虑畏难情绪,减少心身症状,重新认识周围环境,感受到来自父母和其他亲人的关爱与期待,能够正常参加学习,树立学习信心,力争学习有所进步,提高自控能力,逐步戒掉网瘾。
(二)远期目标:完善个性,实现心理问题的彻底解决,实现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自我满意。
【咨询方案的制定】
主要咨询方法、适用原理与时间:
方法:认知领悟疗法、支持疗法。
原理:认知领悟疗法就是通过反复解释,使求询者领悟其心理和行为的幼稚性,进而改变认知,减轻或消除症状的一种心理疗法。认知领悟疗法的治疗原理,是把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变成有意识的,使求治者真正认识到症状的意义,以得到领悟,症状即可消失。这也是心理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疗法的治疗原理。认知领悟疗法则是直接和患者一起讨论分析症状临床表现的性质,使他们认识到病态情感和行为的幼稚性,领悟到这些感情与行为是幼年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与他的实际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从而主动放弃这些想法和行为。
时间: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一个小时。
【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询改变意愿。进行心理测试。
过程: 填写咨询登记表,摄入性谈话,了解情况,倾听求助者介绍他的日常生活。他在学校里属于不受欢迎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人际关系不好,同学们不爱搭理自己。目前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上网玩游戏。经引导,他回忆了自己小时侯的生活,家里人都很宠他,过得很快乐,上学后,学习成绩属于下游,没有自己喜欢的科目,经常受到老师的训斥,妈妈也被老师喊到学校,回来就是哭,埋怨他不争气。诉说这些的时候,他的表情很无奈,很忧郁,没有笑容。
作业:把这次与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谈话感受写下来,把自己的烦恼和对未来的想法写下来。下次带来一起讨论。
完成情况:求助者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现状,也尝试找了造成现状的原因。谈话基本符合心理健康辅导员的目的与要求。
2、改变认知、行为矫正阶段(三次)
第一次咨询:
目的:加强咨询关系,讨论上次谈话的感受,帮助求助者改变认知。过程: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耐心倾听让求助者感到很轻松,他说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听他诉说心中的苦闷,心理健康辅导员的亲切态度让求助者产生了移情,求助者感觉就象在妈妈身边——安全、亲切,愿意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内心的其他感受。心理健康辅导员在良好咨询关系基础上,帮求助者分析他的现实处境。现父母对求助者的关心与爱护,姑姑、叔叔等对自己的帮助,如何与他们相处?求助者的学习基础、学校环境、面临的压力,也讨论求助者对未来的打算、想法。设定一个近期和一个长远目标。
作业:设定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有何好处?把目标和好处写于纸上。
第二次咨询 :
目的:A 建立学习信心 B 学习方法辅导
过程: 求助者表情放松,面带微笑。叔叔反馈:求助者两周以来在家能主动和家人交流聊天,帮助妈妈做一点家务。 支持疗法,讨论将来要实现的目标,求助者希望自己考上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学习电脑知识,然后找一个工作。在此基础上,求助者还罗列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许多好处。接着,心理健康辅导员与求助者一起研究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分析求助者目前的学习成绩。除了语文成绩及格以外,其他都很不理想。尤其英语学科成绩差。心理健康辅导员告知了学英语的一些方法,要求回去实践,下次来时谈体会。此外还跟求助者一起制定了日常作息时间表,其中给上网玩游戏留出了他能够接受的时间。
作业:实践学习方法,观察效果;严格按照时间表安排作息时间,以便下次作进一步调整。
第三次咨询:
目的:A 继续增强学习信心 B 学习方法的进一步辅导
过程: 叔叔反馈:求助者几周来情绪比以前好。在家能主动跟家里人说自己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跟以前比较,明显爱说话了。求助者表情明朗,情绪愉快。自叙一周来用心理健康辅导员的方法学习英语效果很好,时间少见效快,增加了他学习的信心。时间安排上基本上是按照跟心理健康辅导员共同制定的作息时间走。求助者希望心理健康辅导员给予更多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员充分肯定了求助者的进步,鼓励其继续实践人际交往和学习方面的方法,接着又与其一起探讨了数学等学科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技巧,进一步制定了薄弱科目的自学补习的具体计划,求助者听得十分用心,都记在了本子上,并表示一定会尽力在短期内把以前落下的学科内容补上来。
作业:把奋斗目标和作息时间表写在纸上,贴在床头,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在学习上继续尝试新的学习方法,早晨早点起来跑步,课余时间多跟同学在一起运动,锻炼体魄,以保证学习时精力充沛,又可以增进与同学的友谊,改变人际关系。
完成情况:求助者配合心理健康辅导员按照要求完成家庭作业,也坚持去上学,主动与家人和同学交流,情绪状况明显好转,表示努力搞好学习。
3、 结束与巩固阶段 (一次)
目的:强化学习信心,指出努力的方向,基本结束咨询。
过程:汇报学习成绩,期中考试在班级里是第36名(原来是45名,全班人数为45人,他倒数第一)。每天早晨跑步做操,体育课、活动课跟同学一起打篮球。因为补课任务多,时间紧张,本周只玩了一次电脑游戏,而且只有一个小时。求助者表示,以后不想再玩游戏了,感觉也没什么意思。心理健康辅导员对求助者取得的成绩大加肯定和赞扬,对他的改变给予欣赏和鼓励,并与求助者一起畅想未来,表示会一直关注求助者,支持求助者。求助者又主动提出一些遇到的新问题以及青春期的烦恼跟心理健康辅导员一起讨论,心理健康辅导员都给予热心的解答,求助者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完成情况:求助者表示,以后不想再玩游戏了,而且开始关注青春期的问题,说明求助者的认知发生了改变。
【咨询效果评估】
叔叔:侄子精神状态改变很大,不再迷恋网络游戏,学习比以前主动。父母不在家时,能坚持先写作业后看电视。比以前懂事了,有时也能帮父母做点家务。
师生反映:求助者自觉性提高了,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课能坚持听讲,课后也能和同学讨论一些问题。
求助者:不再感到孤独,大家都很关心我,很开心,现在我不怕上学了,上课也不再觉得无聊,我觉得老师讲的课还是有意思的,期末考试排到第30名。
心理健康辅导员: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基本上达到了预期咨询目标。
总体评估:从结果来看,这次咨询基本成功。由此可见,家庭、学校、环境教育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长和教师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能力尤为重要。而对于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但愿心理咨询能成为开启他们心灵之匙,还他们一片应有的健康、纯净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杜文东 医学心理学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王玲 咨询心理学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3)郑希付 临床心理学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

(汕头市潮阳区职业技术学校 郑则明)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西293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工业实训中心711室  邮编:510665 电话:020-38256086 

邮箱:gdzzdy@163.com制作维护: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