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面向职教 服务职教 引领职教 以人为本 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 欢迎进入广东中职德育网
首页|中心概况|德育培训|德育研究|德育课程|德育模式|德育风采|媒体报道|中心大事记|政策法规|表格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资源下载>>学校经验>>正文
育人为本 德育为首 立德树人
[ 发布日期:2011-06-25   发布者:   阅读次数:次 ]


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办学历史,先后被授予“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被誉为“财经商贸人才的摇篮”。近几年来,我校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秉承“铸财经职教品牌,办全国一流名校”的办学思路和“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满意,让社会赞誉”的职教理念,确立“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德育工作思路,牢牢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以活动为载体,以“行为养成教育”为基础,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构建了“全员、全面、全程”的大德育工作体系和“学校主导、家庭延伸、社会辐射”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增强了学校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确立一个观念——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立德树人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工作,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立德树人”的先进而富有深刻内涵的德育工作理念,引导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去塑造心灵、陶冶性情,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注重两个特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内心生活充满着矛盾与冲突,存在着“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不足”、“自卑感严重但反抗性强烈”、“思想意识活跃但学习动力缺失”、“渴望得到认可但人际沟通不畅”等特点,我校针对职业教育的实际和中职学生的特点,树立“学生无小事”的服务理念,主动地为学生提供宽容、支持、和谐的人文环境,在其成长过程中以“爱心、耐心、细心和诚心”给予更多的沟通、理解、尊重与关爱,使学生在宽容、支持、和谐的环境中获得个性的调适与完善,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馨,体验到责任的动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大力提高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具备三大特点
(一)构建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的大德育体系
1、全员德育
学校全面实施“学校领导——学生科——专业科——团总支——班主任”的“五线”齐抓共管新模式,真正实现“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目标。
我校自2004年起,实行学生科宏观调控、专业科微观管理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新模式,点面结合,全面铺开,形成合力。实行学生管理新模式后,各专业科投入了更多的师资力量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将既有很强专业能力又有较高教育管理能力的老师放到了管理的第一线,学生管理工作更细致、更有效,具有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真正做到了齐抓共管、全员德育,大大地提高了管理绩效。
2、全面德育
职业教育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性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我校对学生实行全面的德育教育,包括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道德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养成教育等。教会学生自然地生活、安全健康地生活、文明地生活、负责任地生活、有尊严地生活、富有爱心地生活、有创意地生活、优雅地生活。
3、全程德育
全程德育是我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另一个亮点。学生从入学到就业或升学;从学习到生活,从学校到家庭,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美育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以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教育、就业教育、创业教育为主旋律,做到天天有教育重点(每天早操后学生科的点评),周周有教育主题,(班主任主题班会,周一升旗校长讲话),月月有教育活动(学雷锋活动月;安全教育月;感恩之月等)年年有教育规划(年度德育工作目标,年度德育工作会议,年度德育工作研讨会),打造全程德育的大德育体系。
(二)实施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
学校搭台,学生唱戏,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我校高度重视学校团委、学生会的组建和管理,选派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制定严格的选举和考核制度,全面规范学校团委和学生会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自治能力。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校形成了一支组织健全、制度明确、计划周详、工作主动积极、方法创新有效、行为模范榜样、无私奉献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学校的各项重大活动中担当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
(三)寓德育教育工作于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校园文化开展得有声有色
1、校内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同学们充实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展示自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主要活动包括学雷锋活动、迎新晚会、广播操比赛、校运会、球类比赛、趣味体育活动比赛、文化艺术节、元旦晚会、手工制品大赛、职业技能节、五四合唱节、校园歌手大赛、书画大赛、征文大赛、棋类大赛等。
2、在积极搞好校内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参与各级各类文体活动。通过参加活动,展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拓展了学校对外交流学习的平台。如,组织学生参加大沥社区的各项文体活动大赛,历届芳村茶博会的开幕式和文艺汇演,泛珠江三角洲商会签约仪式,百歌颂中华合唱大赛,广东省中职学校“职业风采”大赛,香港国际青少年音乐舞蹈艺术大赛等活动。
四、采取四种措施
(一)制定和完善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用制度管理学生,用规范约束学生。坚持作业课制度,坚持半封闭管理制度,坚持晚查铺制度,坚持请假制度,坚持班主任例会、学生会干部、团总支、班长例会制度,坚持周一升旗制度,坚持写周记制度,坚持统一校服、佩带胸卡制度等。
(二)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先进作用,大力开展正面宣传、正面教育、正面指导,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
我校团委书记由学生科副科长兼任,各专业科设团总支。专业科团总支书记由专业科老师担任地,团总支其他成员由学生担任,通过校团委的组织和专业科团总支的配合,使学校团的工作得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召开团代会、新团员入团仪式、青年党校培训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创办《财校快讯》、优秀学生表彰大会等一系列措施,充分发挥团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三)搭建家校心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
学校聘请社区派出所所长任常年法制副校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有效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大力打造“平安校园”;建立班主任每月和本班每个学生家长通话一次制度、偏常生追踪帮教制度、家长会制度等,大力加强学校、家庭联系,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
(四)建立一支纪律严明、严格规范的穿军装的德育工作队伍,采用准军事化管理,全面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效
我校自2004年起,实行准军事化学生管理模式,并在学生科下设安全保卫中心,聘请一批身体健康、纪律严明、作风过硬、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的退伍军人负责校园安全保卫及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严格规范的穿军装的德育工作队伍,制定了确实有效的管理制度,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学生的常规管理工作呈现出和谐发展的势头。
五、取得五大成效
德育就是学校的竞争力。我校富有成效的德育工作,大力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打造了学校品牌,收获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一)校纪校风根本好转
由于德育工作到位,我校学生打群架的发生率为零,夜不归宿、外出上网的学生明显下降,仪表仪容规范得体,学生的出勤率达99%以上。家长放心、学生安心。
(二)招生规模屡创新高
2004年招生人数为943人;2005年招生人数为983人;2006年招生人数为945人;2007年招生人数为1747人;2008年招生人数为2523人;2009年招生人数为2100人;学校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大加强。
(三)办学规模跨越发展
2004年学校的在校生人数2833人;2005年学校的在校生人数为2970人;2006年学校的在校生人数为2858人;2007年学校的在校人数3300人;2008年的在校生人数为5086人;2009年在校生人数为6240人。
(四)毕业学生走俏市场
德育是企业用人的第一标准,德育已经成为中职办学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校培养的毕业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基础、娴熟的操作技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就业率平均达98%以上。事实证明,我校凭借德育优势,毕业生走俏市场,成为就业竞争的强者、立足社会的强者。
(五)社会赞誉众口皆碑
我校富有成效的德育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收获了众口皆碑的广泛赞誉,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等各大新闻媒体对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多次作专题报,2009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立德树人,广东财校人正以高度的责任感,为学生成长奠基,对祖国未来负责,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培育素质全面人才,谱写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篇章,铸就学校快速发展的新辉煌!


(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西293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工业实训中心711室  邮编:510665 电话:020-38256086 

邮箱:gdzzdy@163.com制作维护: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网络信息中心